中醫書上沒有骨質疏松癥這個病名,依據其臨床癥候屬于中醫的“骨痿”、“骨痹”、“虛勞”范疇。根據中醫理論和臨床資料,骨質疏松可辯證分型為:腎精不足型、肝腎陰虛型、腎陽虛衰型、氣血虛弱型、氣滯血瘀型和風邪偏盛型。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的優勢在于:
⑴中藥毒副作用小。因為中藥是天然藥物,藥性比較溫和,相對毒性較弱。
⑵中醫的辨證用藥,配方靈活,既能治病,又可調理臟腑功能,尤其宜于老年患者的固本扶正治療。
⑶中醫的飲食療法,與現代醫學的營養學與飲食學不同,具有中醫學的鮮明特點。中醫講究辨證施膳、因人施膳、因時施膳、因地施膳等。更適合我國居民的生活習慣。
⑷中醫按摩、針灸、拔火罐、刮痧等療法,可以舒筋通絡、祛風散寒除濕、強筋健骨生髓、消除痛疼等。 |